「為母則強」這句話對一個媽媽而言,是鼓勵還是壓力?
「都已經當媽媽了,怎麼小孩都顧不好?」我抱著哭不停的新生兒,被長輩皺著眉頭問。
成為媽媽後,我才發現「為母則強」是一個過程,不是理所當然的天性。
還記得寶寶剛出生時,我的手痛到無法動手指,得了俗稱的媽媽手,在手腕打了一針類固醇。
我公公看著我發抖的手,對我說:「小孩才多重,你怎麼會媽
媽手?你要多練練你的臂力,『為母則強』啊!」
我兒子是高需求寶寶,出生前三個月,我每天抱著他八個多小時,沒辦法吃飯、休息、上廁所。
我崩潰地告訴我媽媽:「我顧小孩真的顧得好累,我好想
哭!」「哭什麼哭?『為母則強』沒聽過嗎?你要為了你的孩子堅強。」
每個人都在跟我說「為母則強」,為什麼為人母親,則應該變強?那麼,沒有變強的我,是否不配為人母?
這句話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對一個媽媽說,好像身為媽媽,就該什麼都會,只要做不到,就是一種罪。
看著懷中的寶寶,我常常思考,我要做到什麼地步才夠「強」呢?
是不是不說自己有多累多苦,強忍一切難受,就是強?是不是把孩子一手扛起,都不喊重,就是強?是不是能顧小孩又能把家事一手包辦全做完,才是強?
還是在大家面前說:「帶小孩很輕鬆啊!這有什麼難的?」才是強?
直到我回想起,我的產檢醫師跟我說的那句話,我對「為母則強」有了新的註解。
在懷孕期間,某次去打疫苗時,老公突然問我,你剛剛打針怎麼沒有暈針?因為我是一個只要打針,就會痛到哭出聲音的人。
但很神奇的,自從懷孕之後,每一次的注射,我竟然完全都沒有感覺到一丁點的疼痛。
我傻裡傻氣的問醫生,打針時是不是加了什麼麻藥?否則怎麼可能我懷孕後,打針都不會痛了?醫生笑了笑,摸著我的手背,溫柔的告訴我:「因為你要當
媽媽了,所以妳的身體告訴妳『為母則強』呀!」
我淺淺的莞爾一笑,這句話很輕,卻給了我大大的力量,我在偷偷地在心裡告訴自己:「我要變成一個堅強的媽媽了。」
頓時我才明白,原來為母則強是一種勇敢,為了懷中的孩子,勇敢面對一切的堅強。
就像打針會痛,但我知道這一針是為了他的健康,所以我不再害怕。
帶小孩會累,但沒有後援的我,再累也打起精神,照顧好襁褓中的嬰兒。
餵奶時乳頭會疼,但看到嗷嗷待哺的寶寶飽腹後滿足的笑容,這個痛,我接受。
誰不是從怕昆蟲的小女孩,變成目不改色殺蟑螂的媽媽?
誰不是從抱不動小嬰兒的弱女子,變成左手扛嬰兒車、右手抱娃爬上樓梯的女漢子?
我還是我,依然是那個會累、身體會發炎、心裡會疲憊的我;但為了我的孩子,我接受、我釋懷、我變得勇敢。我願意變強。
因為對孩子的愛,我,為母則強。
(本篇文章於2022年10月8日由林靜慈撰寫,於2022年10月28日刊登於親子天下,若需轉載請通過作者同意,不可隨意引用。)